首页 >> 最新文章

六安市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千年健冷饭团三角车属荒鹫缀化芒剪股颖

时间:2022/09/13 06:08:23 编辑:

六安市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

六安市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

裕安区石板冲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丰产粮田。

舒城县春秋乡高标准木地肤农田建设项目促进三产融合。

金寨县南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助力特色产业。

霍山县与儿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农旅结合。

本版文图由六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地处大别山北麓,襟江济淮,境内地势分为西南部山地、中部江淮丘陵岗地和东北部平原圩畈,是一个有着591.1万人口、779.7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市,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发展机遇,以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十二五”以来,该市累计投入35.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60.5万亩,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金秋时节,站在六安市刚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只见路通渠连,阡陌纵横,笔直的田埂向远处延伸,沉甸甸的晚稻谷穗长势喜人,呈现出一幅“田成方、林成、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现在种地真省事,田块整平了,新修了机耕路,还有泵站和灌排渠道,彻底解决了我们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等困难,丰收不用再靠天了!”种粮大户赵光勋满脸的喜悦。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业有看头、农民有甜头、农村有奔头。六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夏季粮油播种面积300.44万亩,其中小麦面积238.17万亩、油菜62.27万亩,夏粮小麦亩产303公斤,总产达14.43亿斤,较上年统计产量增加0.53亿斤,增幅约为3.85%,实现夏粮“十七连丰”。

为推动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在精心构建“十制”制度体系、切实加强项目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建设理念,结合实际出台了“高标准农田+N”指导意见,围绕把好质量“五个关口”、做好效益“三篇文章”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为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工程质量优良、项目效益突出的高标准农田绘制了“路线图”。

一、着力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贫困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行整村推进、整体开发。通过“一村一品”使贫困村集中要素投入,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强化脱贫攻坚产业支撑。种植高山蔬菜是金寨县铁冲乡李桥村的特色产业,全村有20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高标准农田项目不仅布设了120亩大棚蔬菜滴灌设施,而且修通了1.6公里山路,打破了农产品外运难的瓶颈。舒城县汤池镇刘河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孔家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105户发展高山有机茶,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有效提高了500亩茶园节水灌溉效率。霍邱县白莲乡白莲村以发展稻田虾、虾田稻为主导产业,当地致富带头人周全明带领全村50户贫困户创办了东塘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发展稻田养殖龙虾3000余亩,优质无公害虾田稻2600亩。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稻虾基地渠系不配套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二、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融合,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当下,农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的迫切需求与农村面源污染日趋加重的矛盾突显。在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时,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为出发点,充分兼顾打造生态友好的人居环境。霍山县与儿街镇百福庵村充分发挥青山绿水生态优势,将农田沟渠与村庄水系相连通,将田间道路与“四好农村公路”相连接,将生态防护林与村庄绿化相连融,以高标准农田项目为平台打造千亩油菜花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金安区先生店乡大旺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去年遭受的几十年不遇旱情,致使大多数塘口干涸,对种养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当家塘时,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复垦迁建群众集中居住点周边的塘口提高了建设标准,进行了绿化美化,做足了生态文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当地农民赞不绝口,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探索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粮食生产产能。通过对集中连片的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小田变大田”,回填废弃的沟塘堰坝及平坟等措施,叶集区姚李镇曾墩村、裕安区江家店镇龙门村两个项目区分别新增耕地约60亩和158亩。同时配套修建灌排沟渠和机耕路,既保证了“旱能灌,涝能排”,又为农机下田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金安区东桥镇马集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统筹整合宅基地复垦整村推进项目,对新增的约670亩耕地进行深耕深松、地力培肥,有效提升了新增耕地质量。通过“各炒一个菜、共做一桌席”,显著放大了项目叠加效应。

勇作“示范”,善于“领跑”。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对全省各地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综合排名提升最多,荣获省政府激励。

重整田畴织锦绣,润泽良田惠民生。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强力实施与持续推进,该市各地农村基础设施稳步改善,农田灌排体系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昔日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倍增的“高产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提升基础设施配套 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近日,在霍山县上土市镇上土市村和龙金村,施工人员挑沙担砖、和浆砌石,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干得热火朝天,现场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入冬以来,上土市镇抢抓冬闲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近年来,上土市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虎皮百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土壤培肥、生产道路、当家塘清淤、沟渠护岸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高标准农田措施建设。全镇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万亩,有效改善了农田耕作及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咱们这多亏了政府,这路也平坦了,浇地也方便了,为政府点赞!”龙金村群众张成富开心地说。

在几十公里外的落儿岭镇,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规模治理的高标准农田已具雏形,实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沟渠畅通适用”的建设目标。原来低产的基本农田得以开发保护、高效利用。项目实施后,22个居民组3537名群众直接受益,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田配套建设越来越好,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种植效益大幅提高。60多岁的陈庆祥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田地成方很规则,道路纵横机耕道,沟渠配套伸远方,省时省力效率高,种地可以机械化,高标农田就是好。”

霍山县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治理面积1万亩总投资1564万元,项目区涉及5个乡镇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个。通过项目实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2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万公斤。

优化农业要素保障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誉为公学始祖文翁故里的文冲村,位于舒城县春秋乡,地处山区和丘陵的交汇地,人称“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里的百姓尝够了贫穷的滋味。变化发生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0年,县里决定对村里的农田进行高标准建设,以土地平整为重要抓手,拆闲拆旧拆废,统一规划布局山水田林路渠,集中资金建设路、渠、桥、涵、闸、泵站等,推进农田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在文冲村整治后的农田里,农民种上了菊花、葛根等经济作物,盘活了土地,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鼓起了群众的腰包。

张母桥镇陡河村,2019年舒城县投资71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平整土地335亩。开辟了杭白菊种植基地,一期规模200亩,季节性地解决贫困人口就业8000个工日以上,直接为当地群众劳务增收60万元以上。

舒城县拥有耕地面积92.53万亩,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2019年以来,该县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项目治理面积8万亩,虽然当前中国方面对PE的市场需求照旧大大超越印度总投资12176.5万元,项目区涉及10个乡镇,其中覆盖7个贫困村,有力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在推进中,舒城县力求做到“三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适度规模经营全覆盖、社会化服务联盟全覆盖,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了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助力了乡村振兴。

推进“宜机化”改造 增加粮食总产能

一年前,因为地块狭小分散,土地效益低下,种地还是裕安区江家店镇龙门村很多村民“头疼”的难题。“我们村属于丘岗地带,之前田块高洼不平,易涝易旱,耕种收割全部靠人力,低效且产量不高。种地吧,收入低心急。不种吧,荒废了心疼。”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支部书记谢文权打开了话匣子。“2019年11月,区农业农村局在我们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仅用了3个月时间,将过去的小块田变成大块田,配套做好机耕路和灌排沟渠建设,实现宜机耕作,旱涝保收,在今年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后仍能喜获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土地成了“香饽饽”。龙门村经济合作社对治理后的3000亩农田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集中连片流转,引来十几家种植合作社参与竞标,中标合作社支付了每亩元租金,并缴纳了80万元信誉保证金。农田建设好了,群众增收路子也拓宽了,群众不再担心土地没收入,还能就近务工,村里有近600户群众受益匪浅。

来到江家店镇挥手村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进行土地平整、道路修建、管灌埋设、塘口清淤和涵闸砌筑,各项工程有条不紊推进,“田成方、林成、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雏形逐步形1般加到油箱视窗的3分之2位置就能够啦成。为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量优质完成、不误农时,裕安区农业农村局要求施工单位在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增加机械设备和施工班组,抢抓有利天气,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我们今年高标准农田总投资1135万元,土地整理规模2300亩左右,现在各项工程正在有力推进。”项目监理陈龙介绍。

近年来,裕安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立足当地实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突出把土地平整作为重点措施。在每个项目中均安排千亩以上的示范片,实行连片治理、综合配套,实现了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流转一片、带动一片。

做强扶贫产业 巩固脱贫成果

霍邱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耕地287万亩,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2019年,全县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机遇,充分发挥当地自然禀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霍邱县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境内坐拥城东湖、城西湖,沿湖、沿河低洼地众多。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稻渔综合种养迅猛发展,其中稻田虾和虾稻米已成为霍邱县优势特色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促进稻虾综合种养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该县在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优先向稻虾种养基地倾斜,通过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基地生产条件。2019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其中覆盖稻虾种养基地达5万多亩,占到全县总建设任务38%以上。目前,该县稻虾种养基地已发展到60多万亩,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称号。

稻虾综合种养的发展,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良好效果,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收益,有效地助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该县三流乡农业基础差,贫困人口多,其中重点贫困村3个,贫困户1720户,贫困人口4298人。通过连续多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路、渠、桥、涵、塘坝、提水站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为发展扶贫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目前,全乡稻虾种养基地规模达7.5万亩,发展稻虾养殖合作社19个,引导1500多户贫困户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仅龙虾养殖一项全乡年增收16000万元,人均增收近4000元。全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三流乡已打造成“一乡一品”特色小镇。

探索建设新思路 打造美丽新农村

日前,笔者在金安区先生店乡大旺村,看到屏边莎草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的大旺塘。在大旺村村民集中安置小区南侧,72亩塘面碧波荡漾,千米人行步道环塘四周,村民正在悠闲散步,“去年政府给村里整修了54口塘堰,彻底解决了我们的缺水困难,又在小区前后打造了大旺塘、爱国塘,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老百姓很满意”。

金安区农业项目建设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区积极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理念,不断整合资源,通过综合措施,构建更通畅、更生态、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一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打造美丽乡村。例如先生店乡大旺村项目结合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塘堰整治标准,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横塘岗乡岩湾村项目配合西环线旅游通道建成,在实施土地平整时注重优化“坡改梯”形象,打造成田园旅游观光一个亮点,发挥了项目示范作用。

二是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和宅基地复垦,实现新增耕地。东桥镇马集村项目和先生店乡大旺村项目结合宅基地复垦整村推进,通过对项目区淤平废弃的坑塘、沟渠实施整治,实现新增耕地1249亩(其中自然村庄拆迁复垦921亩,淤平废弃的坑塘、沟渠整治新增328亩)。同时通过地力培肥、林工程等措施,加强生态综合提升,使新增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落实落细,项目区粮食产能显著增加。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也将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

整好田地引大户 有序流转促规模

近年来,叶集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条件,为提升粮食产能,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强保障。

助力土地流转。在洪集镇双墩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施工现场,施工企业正在组织人力机械抢抓渠道硬化施工,确保在低温霜冻天气到来之前完成渠道的混凝土浇筑任务,打通明年春灌用水的“最后一公里”。

村支部书记李荣忠介绍,“村里田块零散,而且地势较周边高,遇到天干季节,许多‘岗塝四梢’地只有撂荒,农民没什么种粮积极性,过去我们这一块对外出租就没有大户来。现在通过整治,路也出来了、渠也出来了,有很多大户要来,而且地租相对来讲也提高了很多。”

助力秋播秋种。在姚李镇长塔寺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为不影响项目区群众的秋种,施工企业首先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边整田边施肥边播种,减少群众耕种成本,确保整治后的地块种满种足。

村支部书记王光喜介绍,“这个项目整得田块都成方,田块也整成大面积了,一般都是亩一块,无论耕种还是灌溉都有了很大改善。目前整治出来的田块适合播种的秋种都种上了,少数不适合的就种红花草,还可以肥田。大部分都播种过了,今年比往年面积大了好多。”

助力耕地质量提升。三元镇沣桥村田块大小不一、土壤肥力不足、机耕道路、渠道不畅是制约该村流转土地的最大障碍。种粮大户陈于胜介绍,“今年好了,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不仅修好了路和渠,还把好多岗塝田平整了出来,政府还帮我挖了积肥池,还发动村里几个养猪大户直接把粪污送到田边,我只出点人工,节省了好大一块肥料成本。现在我承包的田都种齐了小麦油菜。明年我准备再承包1000亩。”

截至2020年,叶集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目前正在编制“十四五”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争取在五年内实现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

发挥资源优势 助推特色产业

眼下正值农田建设的黄金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机械轰鸣、工人穿梭,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成了山沟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山多地少,耕地以梯田为主,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为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当地党委、政府紧抓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大好机遇,争资金、上项目,持续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据了解,金寨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治理总面积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1万亩,总投资4526.4万元,涉及6个乡镇19个行政村。该县按照“田成方、土肥沃、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围绕有机稻、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科学谋划,精心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山区农田高低不平、耕作难、灌排难等田间基础设施落后的难题,改善农机下田作业条件,增强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为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真好!您看我这100多亩大棚蔬菜,通过水肥一其间有球头、球座体化自动滴灌系统,不仅快捷方便省时,而且水肥浇灌均匀、节水节肥,蔬菜长势更好。”金寨县白塔畈镇金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金露说。作为金寨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示范点,该合作社基地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刚刚建成就发挥了大作用。

2020年,金寨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扶持优势特色产业4类,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个,带动农户512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该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当地产业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了产业发展徐州、农民增收。

天津胃肠一级医院
山西忻州神经二级医院
广西北海口腔三甲医院
郫县人民医院就诊评价
相关资讯